治欠保支背景分析

2019-07-19 09:55:46 728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一直都是国家、政府致力解决的事情。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体现了劳有所得的社会正义底线,也利于促进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社会的和谐稳定。


图片关键词 政策背景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民工的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

文件明确要求,到2020年,要形成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根本遏制,努力实现基本无拖欠。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7年印发《治欠保支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制定了全面推行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落实按月足额支付工资规定、完善工资支付监控机制、落实工资保证金制度、建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等10项行动措施,以解决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为重点,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被欠薪农民工比重逐年下降,力争到2020年实现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


3、《根治农民工欠薪2019行动计划》

以治理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健全治理欠薪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发挥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合力,进一步把功夫下在平时,为实现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4、《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5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是一部用法治手段治理欠薪顽疾,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报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的行政法规。《条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的重要批示精神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抓紧制定根治农民工欠薪专门行政法规工作部署的实际行动。《条例》的出台,开启了依据行政法规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新阶段,解决了之前主要依据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规章进行治理的局限,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根治欠薪工作的高度重视。


5、《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暂行办法》

2021年7月1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专用账户的开立及撤销、人工费用拨付、工资支付流程、工资支付监控平台建设等相关要求。


图片关键词 社会背景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决策部署,将根治欠薪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研究决策部署,梳理堵点难点,通过各部门联动协作,明确任务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细化工作措施,及时查处整改违法行为,加大恶意欠薪排查整治力度,有力打击了恶意欠薪行为。通过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健全制度落实,优化市场环境,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高发、多发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形成了根治欠薪的强大声势和舆论环境。

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顽疾”由来已久,产生欠薪问题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原因复杂,深究其由,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违法转包,层层分包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沉疴旧疾”,往往造成农民工讨薪无门,也是治欠问题屡治不绝的根本原因。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需要加大源头治理,用政策法规来根治欠薪“顽疾”,真正将相关政策需求落到实处。

信息化监管是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重要抓手和举措,通过信息化监管平台,全面落实实名制管理、银行专户管理、银行代发管理等制度要求,使原本分属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事项汇集到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上,使文字性的制度要求具体为可操作的工作范式,流程明确、标准清晰、操作简便,各使用主体相互监督,各步骤、各环节、各流程紧密关联、相互印证、形成闭环,既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履职尽责,又打破了部门和单位间的信息壁垒,促进了信息共享,形成了工作合力,提升了监管效能。